北京成為唯一氣候淨盈利地區?氣候在險價值告訴我們什麼

企業真的會因為氣候而虧損嗎?可能不會,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視。隨著碳價不斷上升,同樣的減排量所對應的減排成本也將逐年增加。企業需要做的是將減少碳排放和適應氣候變遷放在未來企業戰略中比較高的位置,減少資源浪費並改善能源結構,降低當前和未來預期的碳排放量,從而在碳價上升時也確保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受影響。

ESG實驗室2023-05-31

A股上市公司正面臨著龐大的氣候赤字。通過對比反映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低碳轉型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氣候在險價值(Climate Value at Risk,CVaR)的數值,我們發現,78%的A股上市公司氣候在險價值為負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核心框架是被稱為“1+N”的政策體系,而其中作為頂層設計的是國務院2021年9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即1+N中的1。該文件指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應該遵循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五個原則。

其中“防範風險”一項特別引起我們的注意,防範風險原則的內容是“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係,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防止過度反應,確保安全降碳”。儘管應對氣候變化事不宜遲,但邁向綠色低碳經濟體的過程仍應當是有序的,而目前的數據揭示了A股上市公司所面臨嚴峻的氣候轉型風險

氣候在險價值指的是在特定時間範圍內,企業因碳價造成的成本占其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百分比的指標。例如,若一個企業在NGFS-2050年淨零情景下的氣候在險價值為-30%,則表明該情景下企業在碳交易、碳稅和碳邊境稅方面的支出總額占到企業價值的30%。企業價值指的是企業股權和債權的市場化價值總和,代表企業未來收益的總和

NGFS-2050年淨零情景是由全國央行和監管機構組成的央行綠色金融網絡(NGFS)牽頭制定的一種氣候變化情景,是受到廣泛使用的低排放情景之一,該情景假設通過嚴格的氣候變化政策和創新技術,全球範圍內溫升被控制在1.5℃以內。在這個情景下,2050年左右,全球將實現二氧化碳的淨零排放,其中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地區能夠實現全部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

若氣候在險價值小於-1(即-100%),則意味著目前該企業的全部未來收益不抵其將為溫室氣體排放支付的金額。但同時,若這個值是正的,則表明企業目前的低碳轉型規劃和綠色產品研發進展良好,碳定價不僅不會造成企業價值的損失,反而隨著綠色產品的需求逐漸增長和碳交易的逐步規範會為企業帶來收益。

等待企業的「氣候帳」

妙盈科技根據NGFS-2050年淨零情景的假設完整測算了國內上市公司的氣候在險價值。目前A股上市公司在該情景下的平均氣候在險價值為-32.4,即平均而言,A股上市公司為溫室氣體排放支付的金額高達企業價值的32.4

圖:NGFS-2050年淨零情景下中國各區域上市公司平均氣候在險價值(CVaR

Ngfs 2050年淨零情景下中國各區域上市公司平均氣候在險價值(c Va R)

來源:妙盈科技AMI

按照上市公司註冊地所在的區域計算平均氣候在險價值,可以發現除了華北地區上市公司的平均氣候在險價值為正,其他地區均為負。最低的是上市公司最多的華東地區,2,240家上市公司平均值為-57.1。

而華北地區又主要靠北京帶動:精細到省級行政區層面,可以發現僅有北京和西藏的上市公司平均氣候在險價值為正值。北京的平均值為10.5,而西藏的平均值雖然為正,卻僅有0.24,其餘省份上市公司的平均氣候在險價值均為負。上海地區上市公司的平均氣候在險價值更是達到-173.3

圖:省級行政區上市公司平均氣候在險價值

省級行政區上市公司平均氣候在險價值

來源:妙盈科技AMI

企業真的會因為氣候而虧損嗎?

可能不會,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視。

首先,企業氣候在險價值的計算主要用到三個原始指標,分別是企業基準情景排放量、企業分析情景排放量,以及不同氣候情景下的碳價水平。其中,基準情景排放量是根據企業目前的碳排放趨勢,推測企業未來直至2060年每年的碳排放量,而分析情景的碳排放量則指的是在特定氣候情景下,企業可以被允許的碳排放量,即碳排放額度。這個額度是根據不同氣候情景下全世界的排放總量,逐步向下分配,計算國家排放量和行業排放量,最後到企業排放量。

圖:氣候在險價值(CVaR)計算流程

氣候在險價值(CVaR)計算流程

來源:妙盈科技

氣候在險價值為負值,本質上意味著企業基準情景碳排放量(即預測碳排放量)超過了排放額度,導致所需減排量為正。但是這並不絕對:以下圖所示的某房地產企業為例,現在至2040年的時間該企業有大量的排放額度盈餘,2040年開始進入排放額度赤字階段。然而,該企業的氣候在險價值依然為負值。

圖:某房地產企業所需減排量(MtCO2e),負值代表排放額度高於預測排放值因而當年無需減排

所需減排量

來源:妙盈科技AMI

這是因為,隨著碳價不斷上升,同樣的減排量所對應的減排成本也將逐年增加。即使從排放量角度來看,2040年之前的盈餘足以覆蓋之後的赤字(整體的所需減排量為負值), 2040年之前的減排盈利也不夠覆蓋之後的減排成本(整體的減排成本為正值)。

因此,企業需要做的是將減少碳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放在未來企業戰略中比較高的位置,減少資源浪費並改善能源結構,降低當前和未來預期的碳排放量,從而在碳價上升時也確保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受影響。隨著企業披露新的碳排放數據,以及設定新的減碳目標,對於其所需減排量的評估也會不斷調整(通常是年度更新)。

其次,上述計算結果受到地區上市公司行業結構的影響。保險、投資服務、銀行三個行業的平均氣候在險價值分別為628.3、82.1、19.3,顯著高於其他行業,而歸屬這三個行業的大型金融機構總公司多註冊在北京。上海A股上市公司數量略少於北京,但是消費品、工業、原材料行業上市公司多於北京,而北京的科技和公共事業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多於上海。

圖:北京和上海A股上市公司行業分布

北京和上海a股上市公司行業分布

來源:妙盈科技

這也反映了目前氣候風險分析中存在的一個問題:計算氣候在險價值所使用的企業分析情景排放量一定程度上由企業的營收決定,因此包括金融在內的高營收、低排放的行業目前顯示的碳盈餘較多,這一問題將隨著行業氣候風險分析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有所改善。

圖:中國和其他地區合規碳市場碳價對比(價格統一換算為美元)

Cross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Global Compliance Market Prices

來源: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韓國交易所

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日益上升的碳價。中國的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自啟動以來全國碳排放配額(CEA)的交易價格在55元/噸上下浮動,最新價格為每噸58.50元(截至2023年5月31日)。相比其他合規碳市場(例如歐盟或韓國的碳市場)中國的碳價仍舊缺少變化,反映市場缺乏流動性。

但是,根據標普全球引用復旦大學相關學者的觀點,2023年中國全國碳排放配額的價格將有望達到65.42元/每噸的高點,漲幅高達12%[1]。此前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2021年3月發布的研究預測2030年中國碳價將達到84元/噸(13美元,2011年美元不變價)[2]。伴隨其他重排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以及免費碳配額的不斷收縮,在未來數年,中國企業碳排放成本的迅速上升已經成為一個確定的趨勢。

參考資料
[1] YIN I. Commodities 2023: China's carbon market to slow in 2023 as energy security, economy take priority [J/OL] 2023, https://www.spglobal.com/commodityinsights/en/market-insights/latest-news/energy-transition/011223-chinas-carbon-market-to-slow-in-2023-as-energy-security-economy-take-priority#:~:text=The%20daily%20weighted%20average%20price,8.34%2FmtCO2e)%20in%202022.
[2] 張希良. 面向2060年碳中和的能源經濟轉型 [R]. 北京: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