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到底是「ESG人才」还是「人才ESG」?ESG理念的兴起带动了对ESG人才的需求,大量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纷纷设立ESG经理、ESG咨询顾问、ESG分析师等岗位。这些岗位的薪资待遇也引发关注:证券日报引用猎聘平台提供的数据指出,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的一年内,ESG相关岗位的数量有较快的增长,并且这些岗位的平均年薪达到30.16万元,仅次于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岗位[1],有公司开出最高850万年薪招聘ESG高级经理/总监,更是引发市场热议。
图:ESG岗位关键词相关舆情监测部分结果
来源:妙盈科技AMI
ESG人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据报道,截至今年3月17日,招聘平台BOSS直聘刊登了至少372个ESG相关在招岗位[1],主要分成四类:
- ESG研究:研究ESG相关政策和趋势
- ESG汇报:编制企业ESG/可持续发展报告
- ESG评级: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学对企业进行ESG评级
- ESG战略:帮助企业制定ESG战略和行动规划
这四类岗位又可以分为两类,ESG汇报和ESG战略类型的岗位主要面向以上市公司为首的企业,而ESG研究和ESG评级则主要面向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智库)、非营利组织等。在企业端,随着监管机构和投资机构对于企业ESG绩效和披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需要了解ESG披露要求和报告编写工作的专业人士来帮助企业完成这个任务,满足监管要求。而在金融投资端,ESG投资理念的引入又推动了对于ESG评级和ESG研究洞察的需求。
能让企业开出如此有竞争力的薪资,也侧面反映了目前能够从事这些工作的所谓ESG人才确实稀缺。由于没有足够多的候选人能胜任岗位,咨询机构也在内部进行ESG专业能力的培养[2]。此外,发掘到ESG人才的巨大缺口,高校也加快布局ESG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教育培训,开设相关专业。根据提供大学排名的机构QS旗下TopUniversities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高校共提供1,070个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项目[3]。去年5月,斯坦福大学宣布将成立斯坦福多尔可持续发展学院(Stanford Doerr School of Sustainability),并表示这是斯坦福大学过去70年来首次成立新的学院[4]。在国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2020年成立了中国ESG研究院,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也设立了绿色金融和ESG研究中心。
图:可持续相关学位项目数量
来源:TopUniversities
「ESG人」才能做「ESG事」吗?
ESG的工作似乎并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群。我们统计了今年初以来行业媒体ESG TODAY报道的“高管动向”(Executive Moves)新闻,这其中包含了企业和金融机构中ESG和可持续相关岗位的变动,也包括从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企业和组织的高级人员变动。
统计结果显示,今年初至5月31日,ESG TODAY的报道共覆盖33个ESG相关高级管理岗位的人员变动,其中最多的是首席可持续官和可持续金融主管(合并统计名称近似的岗位),分别有8次和4次记录;另外,有4家企业是首次设立可持续发展官一职。
表:年初至5月底ESG TODAY报道的高管动向统计
来源:ESG TODAY,妙盈科技整理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33人在LinkedIn提供的信息,有11人此前并无可持续发展岗位的经验,占到三分之一,并且有2人是在没有相关岗位经验的情况下担任了首席可持续官一职。
此外,多数人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习经历(29人),而其中学习可持续相关方向的仅有5人;在本科阶段,学习领域也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政治等,而非可持续相关的领域。
表:本科阶段学习领域
来源:ESG TODAY,妙盈科技整理分析
「人才的ESG化」更加关键
市场对于所谓ESG人才的需求旺盛绝非坏事,但是需要思考的是,目前的状态本身是否足够可持续,即我们是否能想象在多年后企业的ESG经理与一般的项目经理仍然有如此显著的薪资差距。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张坤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市场趋于稳定,ESG高级管理人才的薪资水平也会逐渐下降到合理水平”[5]。
其次,ESG或可持续发展并不能脱离于某个实体经济活动而独立存在,尽管有一些方式和举措是可以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复用的(例如可再生能源替代),但在具体的生产和经营环节,更需要考虑行业自身的属性。这意味着,当我们说某个行业的可持续行业时,我们更应该讨论行业,而非可持续本身。
ESG和可持续的范围十分广泛,即使是专注于这个领域的人也有很多不同的分工,例如上述的33人,他们从事的还有像生物多样性主管(Head of Biodiversity)、首席多元化官(Chief 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Officer)这样的岗位。部分观点认为,「ESG人才」目前更像是一个伪命题,市场现在热捧的ESG人才,所需的技能通常是信息收集、政策分析、报告撰写等[6],在实践落地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还需要在细分领域(例如碳资产管理)更加专业的人才支持。
过度热炒ESG人才的概念会导致企业将可持续管理的工作寄希望于这些高薪招聘的ESG人才,但实际上一个组织整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个部门共同来推动。即使企业有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也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才能实现,也就是「人才的ESG化」。简而言之,「ESG人才」治标,而「人才ESG」治本。企业需要平衡在ESG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源投入,除了建立可持续发展部门,设立相关岗位之外,也分配足够资源用于员工整体的ESG管理培训,鼓励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融入ESG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而言,成为企业需要的ESG人才无疑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对于更多人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学习,了解气候变化、碳关税、多元化和包容等对于经济生活有深远影响的ESG趋势,以及自己所在市场的ESG披露要求等,成为在自己原先专业之上,成为有ESG视野的人才。
我们发现,ESG发展理念在多个领域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一位在香港某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的研究员向我们表示,自己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区块链和物联网领域,此前团队其他成员希望申请一项学术研究评选,从而选择区块链技术在ESG汇报实践中的应用作为主题,并对ESG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该研究员表示,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概念的普及,包括自己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内,大量学者在过去两年开始逐渐关注ESG,并探索连接自己研究领域和ESG的跨领域研究;其表示,目前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在ESG整合方面的实践依然不够成熟,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ESG管理水平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因而,企业设立首席可持续官这样的岗位在理念推广和行动指导方面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即通过「ESG人才」来赋能「人才ESG」。最后该研究员表示,自己有意向在ESG和可持续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考虑相关的职业选择。
实际上,「人才的ESG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我们发现,在LinkedIn平台刊登的工作地点在中国内地或香港的职位中,一共能搜索到1,023个岗位介绍中含有ESG的职位[7],而并非全部岗位的名称都有ESG或可持续等词,却在岗位介绍中提出了对ESG技能的要求,例如某投资管理机构的“全球行业分析师”职位中将“理解如何在投资理念和流程中整合ESG”列为“其他要求”中的一项,而某金融服务机构的“解决方案销售”职位的职责中包括“为客户就监管、云科技和ESG等行业趋势提供行业洞察和结构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