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三年内达峰: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称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将于未来三年内满足全球平均超过90%的新增电力需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能源危机带来的石油、天然气价格飙升在推动全球电力系统加速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IEA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结构中的占比将从2022年的29%迅速增长至2025年的35%。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媒体近日报道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首次超过全国煤炭装机。
除可再生能源之外,另一关键的低碳能源核电在亚洲发展前景十分可观:IEA预测到2025年,核能发电量增长的一半以上将集中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
同时IEA也指出随着未来电力供应与需求都越来越依赖天气条件,如何提升电力系统在气候风险下的安全性与灵活性都变得至关重要。
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投票正式通过了修订后的欧盟碳交易系统(EU ETS)以及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这项通称“碳关税”的CBAM法案更接近于最终的正式通过。CBAM目前定于今年10月试运行,届时会对进口到欧盟的钢铁、水泥、化肥、铝以及电力征收碳边境税。
妙盈研究院此前分析指出,CBAM将对中欧铝行业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并将一定程度影响中国的塑料、钢铁、和有机化学品行业。
在ENVI的批准生效后,于9日欧洲碳排放权(EUA)价格上涨1.5%至每吨91.66欧元。
全球金属材料价格正在反弹至去年高位:开年至今,伦敦铝价上升了10%,锌价、锡价分别上升了2.4%和11%。
部分海外媒体分析指出,受中国放开疫情管控进度快于预期和全球金属原材料供应紧张双重因素影响,对于铜、锂和锌等光伏金属的需求大幅增长,但供给端却维持紧张态势,美国知名国际矿业公司自由港(Freeport-McMoRan)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阿德克森(Richard Adkerson)表示,与显著增长的需求相比,当下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足够的铜供应储备。
欧洲金融监管机构(ESAs)在近期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对“洗绿(greenwashing)”给出了十分广泛的定义,招致多个行业组织反对。多个金融和可持续行业组织表示,若欧盟的这份洗绿黑名单太长,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即企业担心陷入漂绿争议而避免发行可持续金融产品,长期将降低市场活力。
其中,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表示,要真正解决对洗绿问题的担忧,应该着力于推动包括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在内的债券发行人增强信息披露。其表示,一方面,欧盟不同地区目前对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工具的使用中的洗绿行为缺少统一的监管标准,但另一方面,加强统一的硬性监管却可能让企业放弃低碳转型计划。
2月7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其2050净零排放目标路线图,宣布将于2049/50财年达成整体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是中国首家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净零目标认证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与此前公开的行动路线图相比,联想此次净零路线图大幅调整了到2029/30财年的科学碳目标(即短期科学减碳目标),包括承诺到2029/30财年,将范围1和2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18/19财年基线水平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