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深交所首次发布《深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仅2021年度,深市超过九成(2300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有五分之一(550余家)公司发布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或ESG报告。综合信息披露整体情况,2021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显著提高,关键环境议题信息披露的整体广度和深度都有明显提升。
《白皮书》还特别选取了来自电力设备、汽车、医药生物等共计7个行业、10家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优秀案例,并强调深交所下一步引导资本向可持续领域聚焦的实践方向,并将持续推进环境信披制度发展的工作安排。
欧洲中央银行(ECB)于1月24日发布了 “实现与气候相关的统计指标(Towards Climate-related Statistical Indicators)”。作为其于2022年7月所发布的气候行动计划的新一步进展,这一套新统计指标旨在帮助分析金融部门的气候相关风险并跟踪可持续金融市场的进展,并覆盖可持续金融实验性指标、金融机构投融资碳排放分析性指标,以及气候相关物理风险的分析性指标三个方面。
欧洲央行表示,新统计指标是一项仍在进行的工作,目前一些数据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初步实验性指标已显示出欧元区被标记为绿色或可持续的债券所占比例正不断增加。此外,欧洲央行也将联合欧洲各国中央银行,持续改进统计指标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
权威评级机构晨星公司(Morningstar)1月26日发布全球可持续基金流向2022年第四季度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全球可持续基金于2022年第四季度吸引了370亿美元的净新资金流入,比第三季度的245亿美元高出50%。对比第四季度整体市场2000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出,全球可持续基金的复苏再次证明了其相对于整体市场是更有弹性的。
另一方面,这一可持续基金的回弹仅在欧洲、澳洲和加拿大这三个地区表现突出。其中欧洲持续吸引ESG相关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占据全球可持续基金资产83%的最大份额。而世界其他地区,包括美国、日本,则出现资金流出的情况。
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绿色金融相关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工作,包括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6月末。同时,人民银行强调下一阶段,将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1月18日举行的“监管负责的资本主义(Stewarding Responsible Capitalism)”小组对谈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主席埃尔基·利卡宁(Erkki Liikanen)表示,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 (ISSB) 将于今年 6 月发布首个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相关报告全球准则的最终版本。针对下一步工作,埃尔基表示ISSB将在今年发布初始准则后,就一系列其他议题的报告准则进行磋商,包括生物多样性、人力资本与人权,以及财务报告和可持续报告的连通性等。